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党支部书记基本功大赛·理论宣讲】二等奖——武丽佳:浸润之美,红色之魂——探索“党建+美育”场景项目式新路径

    日期:2025年11月23日 16:30作者:武丽佳编辑:机电学院审核人:刘建新点击量:


    以赛砺能强党建,头雁领航启新程:重庆交通大学2025年党支部书记基本功大赛顺利落幕-重庆交通大学新闻网  https://news.cqjtu.edu.cn/info/1085/64986.htm

    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新时代,如何让党员教育不仅“入耳”,更能“入心”?如何让理想信念的传承,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可感、可知、可信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学校教育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正是我们支部探索“党建+美育”场景项目式模式的初心所在。

    我们的探索,源于对时代要求的深刻领会。文化自信、“立德树人”、传承红色基因,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同时,我们也直面现实中的育人困境:传统的党员教育模式有时难免“刻板化”、单向度、情感隔阂。在理论灌输与情感认同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墙”。要打破这堵墙,需要一座“桥”。这座桥,一端连着崇高的党性修养,另一端连着生动鲜活的赤子之心。而美育教育,正是这座直抵人心的桥梁;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这座桥上最富文化底蕴与情感温度的铺路石。

    那么,具体如何搭建这座桥呢?我们的答案是: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美育浸润”与“非遗铸魂”双轮驱动的融合新模式。

    美育浸润,是打破“刻板化”与“情感隔阂”的催化剂。我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形式,比如:剪纸、篆刻、染卡、火漆等形式,通过体验式、实践式可操作、可感知的美育体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感、可知、可情的具体意象,实现“寓教于美”。



    第一路径,是“美育浸润,叩击心扉”。我们举办特别活动“写给党的一封信”。我们选取染卡、火漆、篆刻三种非遗形式。党员同志们用染卡书写了自己的入党初心和使命,书写下“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青春誓言,给出了“不辜负人民、不负时代”掷地有声的奋斗承诺,抒发了“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学生党员专注地“篆刻”落款,在方寸之间锤炼“匠心”二字;最后,用一枚庄重的“火漆”封缄,完成对党组织的庄严承诺。

    第二路径,是“非遗铸魂,承载信仰”。我支部举办法制教育与剪纸相融合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制作这套法治主题的剪纸,让冰冷的条文瞬间鲜活起来。一剪一裁之间,廉洁自律的准则、法治精神的要义,从耳提面命的“说教”,变成了指尖流淌的“身教”。

    第三路径,在我们为学生党员举办的“政治生日会”上,有一项特别的环节——亲手制作政治生日贺卡。我们引导学生党员将内心的忠诚与信仰,化作笔尖的构图与色彩。当一张张独一无二、倾注了真情与敬意的贺卡从他们手中诞生时,这已远超一份生日贺卡。它是一次可视化的党性剖析,一场无声的初心叩问。

    党建+美育”场景项目式新路径,成效初显,使得党员面貌一新、支部品牌凸显、育人模式创新。从实践探索到体系构建,我们坚持:党建是“根”,确保方向不偏、动力不竭;美育是“桥”,连接认知与情感;非遗是“体”,承载文化与精神。展望未来,我们的目标是从“系列活动”升级为“系统深化”。我们建设“红色美育工作室”,推动成果从校内走向社会,提供美育志愿服务。

    我们将继续以浸润之美温润心灵,以红色之魂铸造忠诚,让党旗在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上,永远高高飘扬!(指导老师:刘建新、胡东、宋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