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

首页/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育动态 / 正文

    机电学院“三学期制”系列报道(四)——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教课:国际化工程实践赋能机械人才培养

    日期:2025年07月12日 17:42作者:机电学院编辑:机电学院审核人:何泽银 赵树恩点击量:


         为深化机械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简称“国机械专业”)在2025年夏季短学期全面开展外教特色课程。教学团队联合外籍教师,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等核心课程知识为基础,创新开发“Applied Engineering Approaches”(应用工程方法)、“Integrative Engineering Approaches”(综合工程方法)、“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工程项目管理)等系列课程,并围绕造桥、投石车、风力发电机、水轮机等典型工程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机械工程设计与制造能力,同时培养新能源技术理念及能源转化与存储的应用能力。

      国机械专业教学团队与外籍教师深度合作,将传统机械工程理论与现代工程方法相结合,开发了层次递进的实践项目。课程以“课堂讲授→仿真模拟→实物制作→项目管理”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基础制图到复杂系统设计,再到工程管理全流程实践。例如,在风力发电机项目中,学生需运用流体力学知识优化叶片设计,结合机械制图完成结构建模,并通过团队协作实现样机制作与测试,全面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注重新能源技术理念的融入,在水轮机设计项目中,学生需分析不同水流条件下的能量转换效率,优化涡轮结构以提高储能效能。此外,在投石车等传统机械项目中,学生需结合理论力学计算弹道轨迹,并运用现代工程管理方法优化制造流程。在这种“经典机械+新能源”的课程设计下,学生在掌握传统机械工程技能的同时,建立了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应用思维。

      在“INTEGRATIVE ENGINEERING APPROACHES”课程中,同学们通过分组协作,完成了从文献检索、方案论证到三维建模、有限元仿真的完整工程设计流程。各小组运用ABAQUS等专业软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和受力分析,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方案报告。

      本次短学期外教课程覆盖国机械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通过全英文授课、国际化工程案例及跨文化团队协作,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工程英语能力和国际项目协作能力。

    据悉,学院未来计划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引入更多海外高校的工程实践资源,并推动课程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库,为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