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新聚智育英才 匠心同行启新程—机电学院举办转专业新生学风建设座谈会
日期:2025年03月17日 12:17作者:机电学院团委编辑:机电学院审核人:刘建新点击量:
融新聚智,匠心同行。2025年3月12日,机电学院在科学城校区举办了2025级转专业新生学风建设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新、党委副书记林兴冬、副院长何泽银、学生科创中心主任孙世政与38名转专业新生共聚一堂,聚焦立德树人,落实“四问三比”系列活动学风建设要求,以匠心对话助力新生融入学业发展新赛道,为国家装备制造领域输送“政治强、本领高、敢担当”的青年力量。
会上,林兴冬代表学院向38名转入本院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学院始终秉持“精业笃行,匠心致远”的办院精神,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学院对你们的加入特别重视、特别期待,你们是学院精心选拔的“种子选手”,代表学院的未来。学院将不遗余力地为每一位同学搭建成长舞台,希望你们延续学院优良传统,以奋斗姿态开启新征程,在专业学习上不断夯实,在创新能力上不断提升,在文体活动中积极表现。
何泽银总体介绍了学院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科研平台、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竞赛获奖、保研、找工作不是学业的终点,要培养创新意识,塑造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从知识接受者向创新实践制造者转变”,他鼓励大家“要树立长期规划,主动研读培养方案,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在课程学习中建立能力导向意识。 ”
谈到创新,孙世政教授说到,学院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主办、参与的A类学科竞赛项共5项,各级别学科竞赛共13项,居全校首位。针对新同学专业基础薄弱等客观情况,他建议同学们要夯实专业基础,主动融入成型、成熟的科创团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努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聆听了学院领导、老师的详情介绍,同学们倍感鼓舞。新生代表、机械类2410班的罗鑫同学表示,“非常感谢学院的重视和培养,机械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前景,自己将克服课程进度、知识体系等带来的挑战,迎头赶上,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新生代表、智能制造2401的张欣欣同学已经结合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制定了个人四年学习计划,她说,“智能制造专业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智能装备制造未来发展潜力无限,自己将在新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及时更新‘知识库’,多参加实习,多积累跨专业、跨领域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会议最后,党委书记刘建新总结讲话。他结合刚刚闭幕的2025全国“两会”,强调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机械学科的战略地位。他谈到,先进制造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智能装备制造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因此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也是学院主动对接重庆“416”科技创新布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他列举雷军、黄彦钧等榜样案例,希望同学们要有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科学思维方法训练,树立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努力成长为 "懂设计、精制造、善创新" 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结合新生学习生活特点,他期望大家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岩”“两路”精神,养成“少熬夜、少打游戏、少玩手机、少点外卖、少戴耳机”的健康习惯,博览群书、拓展视野,加强社会实践,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氛围。
此次座谈会是机电学院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六力”特质要求,深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打造新时代机“芯”智造团学品牌的具体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经典阅读涵养匠心、学科竞赛锻造匠技、社会实践厚植匠魂”的育人模式,把学生培养作为新质生产力人才储备的“先手棋”,为装备制造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机“芯”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