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首页/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智造芯”点亮“小何苗”,党建引领校地共育未来

    日期:2025年07月14日 10:04作者:王枭编辑:机电学院审核人:刘建新、林兴冬点击量:


    导语:一辆简易的吉普车模型在教室里“疾驰”而过,孩子们的目光瞬间被点亮,惊叹声此起彼伏。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正是重庆交通大学机电学子在永川区何埂镇“小何苗课堂”播撒科技火种的一个缩影。

    何埂镇,这座走在乡村振兴前沿的农业强镇,深知产业兴旺的根脉在于人才,特别是科技素养的幼苗。而重庆交大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怀揣专业所学服务热土的赤诚。一方是渴求科技启蒙的沃土,一方是亟待实践淬炼的火种,双向奔赴的契机就此点燃。

    火种如何点亮心田?精准是关键。7月10日的“科技之光”展览课,大学生讲师们化身“引路人”,用精心准备的PPT和前沿视频,将深奥的科技知识化繁为简:智能灌溉如何感知墒情?无人驾驶如何安全行驶?无人机如何精准操控?……孩子们的眼睛越瞪越大,小手争先恐后举起,知识抢答赢得的科技书签,成为他们心中科学梦想的第一颗种子。

    种子需要土壤,更需要实践的甘霖。当晚的“探索机械奥秘·吉普车制作”课堂,将梦想推向高潮。学子们结合专业所长,设计简易模型,带领孩子们亲手“唤醒”机械生命。从木制车身到驱动马达,每一颗螺丝的拧紧,都是对原理的触摸。当亲手组装的吉普车成功“奔跑”,那份由实践催生的成就火花,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对机械世界的无限好奇。志愿者庞子键感叹:“看着孩子们专注调试的模样,我深切感受到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力量的巨大价值,我们播下火种,他们燃起梦想。”

    播种不止是单向的付出,更是沃土对火种的滋养。何埂镇为学子提供了绝佳的“大思政课”实践场域。精心备课、设计教具、应对天马行空的问题……在乡村的广阔课堂里,青年学子们的专业自信、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被反复捶打、淬炼升华。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基层对人才的深切期盼,无声地叩击着学子的心灵,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深深扎根于国家需求的沃土,思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

    火种与沃土的相遇,离不开引航的灯塔。在新时代思想指引下,何埂镇党委打造“小何苗课堂”协同平台,重庆交大机电学院则以其“机‘芯’智造”品牌特色积极响应。党建引领成为纽带,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校地合作新机制。 这场在田野间进行的“三下乡”,是高校引导学子在基层沃土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生动实践。机“芯”智造的火种,科技赋能的甘霖,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深深扎根,破土成林,最终成长为支撑强国伟业的栋梁之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