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第3期)
日期:2025年03月26日 08:45作者:机电学院编辑:机电学院审核人:陈仁祥点击量:
第3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邀您与青年学者共话学术发展前沿、共谋学科交叉融合。
时间:2025年3月27日(周四)11:30
地点:机电学院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个人简介:
祁亚运,男,籍贯甘肃省定西市,1990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车辆工程专业。2020年07月入职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轨道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轮轨健康管理方面研究。
主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及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三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
分享题目:轮轨边界诱致动车组异常振动机理及抑振方法研究
分享摘要:
高速动车组运营条件复杂多变,轮轨边界条件时变性强,长期服役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异常振动问题,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给车辆和工务部门造成极大困扰。首先,建立高速动车组轮轨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动力学模型和试验测试,探究轮轨边界诱致转向架蛇行失稳和传递机理,分析转向架蛇行失稳和车体弹性共振影响机制,揭示高速动车组异常振动机理。最后,在动车组抖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激励源和传递路径的抑振方法。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减缓动车组车体异常振动现象,提升高速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运行性能,为高速动车组设计和运维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个人简介:
蒋咏志,男,1990年8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联合培养博士,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智能控制、车辆设计、数字孪生,获得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3项。获得重庆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称号,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等荣誉,已在《Vehicle system dyna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vement Engineering》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学术论文(含1篇ESI高被引),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际专利1项,国内专利14项。。担任2024年智能轨道与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会议(ICSTTE 2024)专题主席,担任4个公司技术顾问和2个公司兼职研究员,担任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外聘专家,担任中国公路学会等四个学会会员,担任《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杂志编委,担任《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SCI杂志审稿专家40余次。
分享题目:单轨车-线耦合动力学关键技术
分享摘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挤已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突出性问题。作为决定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命脉,城市轨道交通一直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目前,为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我国已经在着力打造多平面、多层次的立体交通。因而交通方式逐步从地面转向地下、高架发展。除了将交通向地下发展之外,治理交通拥堵还可将地面交通转向空中,而单轨交通成为该方案的典型代表。式单轨又称为空轨、独轨,其特点是其轨道梁为一根独梁,车辆和轨道梁通过立柱悬挂于空中。在复杂地形以及其他交通工具难以前行的路段,该交通方式的优越性更加明显。具体包括:较快的施工速度、低廉的造价、拆卸性好、较高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良好的适应性、较小的占地面积等。本人将介绍自身12年的单轨研究经历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