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第5期)
日期:2025年06月04日 15:53作者:编辑:机电学院审核人:点击量:
第5期青年学者学术前沿交流会,邀您与青年学者共话学术发展前沿、共谋学科交叉融合。
时间:2025年6月5日(周四)11:30
地点:机电学院三楼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个人简介:
彭思达,1997年5月生,工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精密加工、先进智能制造、微机械加工与控制等智能制造系统及制造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参与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若干项。已在《Virtual and Physical Prototyping》《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Optics Letters》《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封面论文2篇。
分享题目:微观制造新时代:多响应可重构飞秒激光3D打印微器件
分享摘要:
随着微纳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制造方法在满足微器件精度和功能性需求方面逐渐暴露出局限性。飞秒激光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微纳制造技术,凭借其超短脉冲、高精度及微米至纳米级的加工能力,已成为微器件设计与制造中的关键方法,特别是在多响应可重构微器件的研发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精准控制材料的结构与功能,能够实现微器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的动态响应与形态变化。针对光学防伪、智能微区传感等实际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开展了系列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基于飞秒激光3D打印的多响应可重构微器件设计方案,通过结合多响应材料,设计具备高度可重构特性和多功能集成的微器件,能够在光、热、磁等外部刺激下展现出不同的响应行为。进一步探讨了飞秒激光3D打印技术在微器件制造中的应用优势,为该技术的未来创新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个人简介:
冯继豪,男,1990年6月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车辆动力传动、分布式电驱动、大数据与智能控制,包括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驾驶行为及道路环境建模分析、“人-车-路-云”耦合环境下的车辆数据驱动智能控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等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若干项、省部级项目若干项。在《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Measurement》、《机械工程学报》、《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Proc IMechE Part C: J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行业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分享题目:车辆动力系统与整车智能控制
分享摘要:
车辆动力系统与整车智能控制,是提升车辆驾乘舒适性和操纵安全稳定性的基础。围绕双离合变速器(DCT)存在起步/换挡响应慢/抖动大、意外/频繁换挡、系统性能随服役时间变差、个性化驾驶需求难以满足,以及分布式电驱动线控车辆极限工况下存在控制稳定性及鲁棒性不足、车辆极限态操纵安全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考虑动态服役性能和个性化驾驶需求的DCT车辆智能控制方法,以及考虑线控系统时滞的复杂山地环境极限态下整车“纵横垂”分层协同控制方法。为提升DCT整车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以及提升分布式电驱动线控智能车辆整车性能和操纵安全稳定性奠定基础。
【关闭】